-
【2022年深圳招商】广东:中老班列跑出 “加速度” 链通大湾区与东盟
广东:中老班列跑出 “加速度” 链通大湾区与东盟 一、物流通道升级,深国际打造跨境运输标杆 深国际与广铁集团、中外运合作运营的深圳 “湾区号” 中老班列,自 2021 年 12 月首发以来,已开行 10 趟,货值超 5 亿元。2022 年虎年首趟班列搭载 41 个集装箱的电子元件、医疗器械等货物,从平湖南站出发,经磨憨口岸直达老挝万象,运行时间缩短至 5 天,比传统物流节省 70% 时间。 二、全流程优化,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深国际推出 “绿色通道 + 预约加班” 模式,优先办理集装箱装卸、通关手续,实现 “一次查验、全域通关”。海关采用 “智能审图 + 风险布控” 技术,将查验时间从 4 小时压缩至 1 小时。2022 年 1 月,班列高附加值电子产品占比达 41%,包括华为手机零部件、大疆无人机组件等,单箱货值提升至 12 万美元。 三、产业链协同,带动进出口贸易增长 班列常态化运行带动深圳对东盟出口增长 25%,2022 年 1 月深圳对老挝出口额同比增长 150%。在进口方面,班列回程搭载老挝大米、天然橡胶等产品,2022 年 1 月进口额超 800 万美元,促进区域经济互补。深国际计划 2022 年开行班列 50 趟,货量增长 300%,形成 “去程高附加值、回程高性价比” 的双向物流格局。 四、政策赋能,构建 “双循环” 重要节点 深圳市交通局、商务局等部门建立快速协调机制,将班列纳入 “稳外贸” 重点项目,给予每趟最高 20 万元补贴。未来,深圳将拓展 “深圳 - 老挝万象” 专线,连接中欧班列网络,打造 “北连欧亚、南拓东盟” 的立体物流网络,预计 2025 年班列货量占深圳对东盟物流总量的 15%,成为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支撑。
2022-02-16
-
【2022年中山招商】中山 16 项惠企政策集中发布: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
中山 16 项惠企政策集中发布: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 一、工业园改造:释放土地资源激活发展空间 中山市发布《关于深化工业园改造的实施意见》,提出 “工改工” 项目容积率可突破 3.0,土地出让金返还 50% 等政策。2022 年计划改造低效工业园 5000 亩,建设标准厂房 400 万平方米。小榄镇某五金工业园通过改造,容积率从 0.6 提升至 2.5,吸引 20 家智能装备企业入驻,年产值增长 5 倍。 二、数字化转型:真金白银推动企业升级 政策对企业数字化改造给予最高 300 万元补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某照明企业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 35%,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40%,获补贴 120 万元。2022 年,中山计划推动 1000 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 10 个数字化示范车间。 三、科技创新:全周期支持企业研发 设立 10 亿元科技创新基金,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奖励 500 万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 100%。2022 年 1 月,中山某生物医药企业获基金投资 2000 万元,用于创新药研发,预计 2023 年提交临床试验申请。 四、跨境电商: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 出台《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对跨境电商企业年销售额超 1 亿元的,给予最高 200 万元奖励。中山(石岐)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2022 年 1 月新增入驻企业 36 家,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 180%,其中通过 “湾区号” 中老班列出口额占比达 30%。
2022-02-16
-
【2022年佛山招商】佛山高明:大交通大园区驱动 冲刺全国百强区前列
佛山高明:大交通大园区驱动 冲刺全国百强区前列 一、交通枢纽引领,重塑区域发展格局 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为高明带来历史性机遇,机场直接带动超千亿交通设施投资,包括机场高速、轨道交通等。2022 年,高明启动机场周边道路建设项目 12 个,总投资超 200 亿元,其中机场大道一期工程预计 2023 年通车,形成 “1 小时通达大湾区主要城市” 的交通圈。 二、160 平方公里工业园崛起,打造产业新高地 高明规划建设 160 平方公里连片大型工业园,2022 年计划招商引资不低于 600 亿元,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目前,园区已签约项目 25 个,总投资超 300 亿元,包括某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投资 100 亿元,建成后年产电池 10GWh,配套大湾区车企。 三、重大项目攻坚,夯实发展底盘 2022 年,高明推动 105 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135 亿元以上,其中产业项目占比超 70%。某智能家居产业园项目投资 50 亿元,建设智能化生产线,预计年产智能家居产品 200 万套,70% 出口欧美市场。基础设施项目方面,西江新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投资 8 亿元,日处理能力提升至 10 万吨,保障园区产业用水需求。 四、营商环境优化,激发市场活力 高明推出 “企业服务专班” 制度,为重点项目配备专职服务员,2022 年 1 月已解决企业用地、融资等问题 40 余项。在人才政策方面,对新引进的博士给予 30 万元安家费,建设人才公寓 2000 套。2022 年,高明目标工业投资增长 20% 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力争全国百强区排名提升至前 25 位。
2022-02-16
-
【2022年蕉岭县招商】蕉岭县:绿色建材擎起县域经济脊梁
蕉岭县:绿色建材擎起县域经济脊梁 一、产业升级: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在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 年度制造业发展评估中,梅州市蕉岭县获评 “制造业发展较好县(市、区)”。这个以绿色建材为主攻方向的山区县,正通过产业升级实现 “夕阳产业” 向 “朝阳经济” 的蜕变。数据显示,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中水泥、熟料产值占比超 60%,建材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二、龙头引领: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蕉岭以塔牌集团为龙头,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塔牌集团作为华南地区水泥行业龙头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能升级,其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能耗低于国家标准 15%,同时布局光伏发电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超 20 万吨。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已集聚石灰石开采、水泥制造、混凝土加工等关联企业 30 余家,形成 “原材料开采 — 水泥生产 — 建材深加工” 的完整产业链。 三、绿色转型:破解传统产业困局 面对传统建材产业能耗高、附加值低的问题,蕉岭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2021 年,全县建材企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超 10 亿元,塔牌集团、皇马建材等企业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生产效率提升 25%,粉尘排放降低 60%。同时,发展新型建材产品,如环保型涂料、装配式建筑构件等,其中皇马建材的陶瓷透水砖产品占据珠三角市场 30% 份额,年产值突破 5 亿元。 四、政策赋能: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蕉岭出台《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对企业技改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奖励 200 万元。2021 年,争取省级产业转移资金 2 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设施升级。同时,依托广梅产业园平台,对接大湾区建材需求,2021 年建材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 18%,其中 30% 销往深圳、广州等地。
2022-02-16
-
【2022年龙华区招商】龙华区:数字经济领跑 工业大区动能澎湃
<p>龙华区:数字经济领跑 工业大区动能澎湃 一、产业结构优化:非富士康经济崛起 2021 年,深圳市龙华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1%,其中非富士康规上工业规模首破 3000 亿元,增速达 12%,创历年新高。这一突破标志着龙华从 “单一龙头依赖” 转向 “多元产业协同”,752 家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年产值达 4668 亿元,同比增长 26.7%,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二、创新企业培育:专精特新集群壮大 龙华实施 “专精特新” 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021 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10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89 家,总数分别达 22 家和 186 家。例如,深圳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射频元器件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全球市场占有率超 15%,年产值增长 35%。同时,“小升规” 工业企业 360 家,形成 “初创企业 — 规上企业 — 专精特新 — 上市企业” 的成长链条。 三、数字经济生态: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龙华构建 “基础硬件 — 软件研发 — 应用服务” 的数字经济生态。在基础硬件领域,富士康工业富联龙华园区升级为灯塔工厂,生产效率提升 30%;在软件研发领域,引进腾讯云工业互联网总部,为 3000 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在应用服务领域,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华为、美团等企业,2021 年园区产值超 2000 亿元。 四、政策支撑:要素保障精准有力 龙华出台《数字经济产业扶持办法》,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最高 30% 补贴,对新落户的数字经济总部奖励 500 万元。2021 年,安排产业资金超 10 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攻关和市场拓展。同时,建设 5G 基站超 5000 个,实现重点园区全覆盖,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应用提供网络保障。</p>
2022-02-16
-
【2022年坪山区招商】坪山区:城市更新破局 绘就未来之城新图景
坪山区:城市更新破局 绘就未来之城新图景 一、战略定位:把握湾区机遇的先手棋 2022 年新春首个工作日,深圳市坪山区召开高质量城市建设大会,明确将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这一决策源于坪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战略定位 —— 建设 “创新坪山、未来之城”,通过空间重构释放发展动能,预计到 2025 年,城市更新项目将释放产业空间超 500 万平方米。 二、政策驱动:构建高效推进机制 坪山出台《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建立 “区领导挂帅 + 专班推进 + 社区协同” 机制。例如,燕子湖片区更新项目由区长牵头,整合规划、住建、产业等部门资源,实现从拆迁到产业导入的全周期管理。2021 年,全区完成土地整备入库面积超 100 公顷,其中产业用地占比达 60%,为深圳技术大学、新能源产业园等项目提供空间保障。 三、产城融合:塑造现代化产业载体 坪山聚焦 “智能制造 + 生物医药” 产业方向,推动更新项目与产业规划深度融合。碧岭街道沙湖社区更新项目规划建设 100 万平方米产业园区,重点引进半导体、智能终端企业,目前已签约企业 20 家,包括某头部芯片设计公司区域总部,预计年产值超 50 亿元。同时,配套建设人才公寓 2000 套、国际学校 1 所,打造 “生产 — 生活 — 生态” 融合的产业社区。 四、民生导向: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在城市更新中同步推进民生工程,2021 年启动旧改项目配建公共服务设施超 50 处,包括社区公园、养老服务中心、社康中心等。例如,坪山街道正山甲片区更新项目配建 12 班幼儿园、社区菜市场等,惠及居民超 2 万人。此外,优化交通网络,规划地铁 14 号线延长线、云巴示范线,实现更新片区 30 分钟直达市中心。
2022-02-16
-
【2022年广东招商】广东省:项目为王 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广东省:项目为王 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一、责任压实:构建协同推进机制 广东省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 “生命线”,建立 “省领导挂帅 + 地市主责 + 部门协同” 机制。例如,大埔县成立重点项目专班,由县委书记牵头,每月调度项目进展,2021 年解决土地、资金等问题 50 余项,推动 105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 135 亿元。 二、调度优化:全周期精准管理 实行重点项目 “清单化” 管理,建立 “谋划 — 签约 — 开工 — 投产” 全周期台账。2021 年,全省新开工项目超 3000 个,其中产业项目占比超 60%。运用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测进度,韶关凯荣德纤维布项目通过 “粤商通” 平台办理审批,时间压缩 40%,实现 “拿地即开工”。 三、安全质量:底线思维贯穿全程 在项目推进中坚持安全与质量并重,2021 年开展安全检查超 10 万次,整改隐患 2 万余处。例如,深中通道项目建立 “智慧安全监管系统”,实时监测施工风险,实现零重大事故目标。同时,推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项目经得起检验。 四、民生保障: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重点项目建设注重民生需求,2021 年全省民生类项目投资超 5000 亿元,占比达 35%。大埔县在产业园区建设中,同步推进污水处理厂、社区公园等配套工程,惠及群众超 5 万人;韶关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安置房 2000 套,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
2022-02-15
-
【2022年韶关招商】韶关市:装备制造 “双速” 领跑珠江西岸
韶关市:装备制造 “双速” 领跑珠江西岸 一、增速夺冠:产业投资与产值双突破 在 2021 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带建设中,韶关市以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 72.6%、增加值增速 27.9% 的成绩位列八市第一。全年装备制造业投资 52.21 亿元,增加值 58.68 亿元,形成以优特钢、矿山机械、数控机床为主的产业集群,成为珠江西岸的增长亮点。 二、产业链构建:从零部件到整机的跨越 韶关依托韶钢、韶冶等企业的优特钢产业基础,延伸发展装备基础零部件和整机制造。例如,韶钢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发高端轴承钢,产品进入 SKF 供应链;始兴县凯荣德纤维布项目年产特种纤维布 5000 吨,成为华为、中兴的配套供应商。同时,引进广东鸿发、万洋众创城等项目,形成 “原材料 — 零部件 — 模组 — 整机” 的全链生态。 三、园区载体: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韶关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 80 家,2021 年实现产值超 150 亿元。园区建立 “研发 — 中试 — 生产” 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检测认证、技术孵化等服务。例如,韶关市数控装备研究院年服务企业超 200 家,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 30 个,推动本地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发五轴加工中心。 四、政策红利:产业链招商成效显著 韶关实施 “产业链链长制”,组建 13 支招商队开展精准招商,2021 年新签约产业项目 280 个,合同投资额 1766.26 亿元。其中,安珂光电项目投资 50 亿元,建设 LED 显示屏生产线,填补粤北高端显示产业空白;忠信世纪电子材料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 10 个月,展现 “韶关速度”。
2022-02-15
-
【2022年东莞招商】东莞市:外贸跨越 1.5 万亿 结构优化显韧性
东莞市:外贸跨越 1.5 万亿 结构优化显韧性 一、规模突破:进出口总值创新高 2021 年,东莞市外贸进出口额首次突破 1.5 万亿元,达 1.5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6%。其中,出口 9559.8 亿元,进口 5687.2 亿元,分别增长 15.4% 和 13.2%。这一成绩得益于全球供应链稳定和产业升级,使东莞稳居全国外贸前五城市。 二、结构升级:保税物流与新兴市场崛起 东莞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保税物流进出口 3305.8 亿元,同比增长 26.4%,占比提升至 21.7%,成为增长最快的贸易方式。市场布局上,对东盟、美国、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 13.8%、21.2%、19.5%,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 RCEP 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 10.3% 和 14.3%,新兴市场贡献度提升至 45%。 三、模式创新: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并行 东莞大力发展跨境电商,2021 年市场采购出口 561.1 亿元,同比增长 35%。依托东莞港和虎门港综保区,打造 “前店后仓” 模式,吸引 1000 余家电商企业入驻。同时,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引导企业从 OEM 向 ODM、OBM 升级,2021 年加工贸易内销额增长 20%,占比提升至 38%。 四、政策护航:稳外贸措施精准发力 东莞出台《稳外贸促增长若干措施》,为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出口信保等服务。2021 年,为企业办理汇率锁定业务超 500 亿元,降低汇率风险;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承保金额超 2000 亿元,同比增长 25%。同时,优化通关流程,压缩整体通关时间至 2 小时以内,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2022-02-15
-
【2022年大埔县招商】大埔县:园区增效赋能 产业集群崛起
大埔县:园区增效赋能 产业集群崛起 一、园区建设:“个十百千万” 思路落地 梅州市大埔县按照 “个十百千万” 思路推进园区发展,即打造 1 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引进 10 家龙头企业,培育 100 家规上企业,实现年产值超 100 亿元,带动就业超万人。2021 年,园区 35 家企业完成总产值 11.38 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 2.19 亿元,成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撑。 二、基础设施:配套升级提升承载力 大埔投入 2 亿元完善园区道路、供电、污水处理等设施,新建标准厂房 10 万平方米,吸引 6 家企业入驻。例如,青花瓷产业园项目投资 5 亿元,建设智能化生产线,年产高档瓷器 5000 万件,70% 出口欧美市场。同时,建设人才公寓 300 套,解决企业用工住宿问题。 三、招商引资:精准发力引育项目 大埔聚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2021 年新签约项目 8 个,包括投资 10 亿元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和投资 5 亿元的智能终端配件项目。建立 “招商专员 + 企业服务” 机制,为项目提供审批代办、融资对接等服务,忠信稀土深加工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 8 个月。 四、产业升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行 一方面,推动陶瓷、电力等传统产业技改,宝丰陶瓷引入 3D 打印技术,产品附加值提升 50%;另一方面,培育新兴产业,广东鸿图科技投资 3 亿元建设铝合金压铸件生产线,配套大湾区汽车产业,预计年产值超 8 亿元。2021 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 30%,占规上企业比重达 25%。
2022-02-15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